把“壞”投射給他人,無助于解決問題
那個男孩仍然無法平心靜氣。他說,“不是這樣。頭幾個月她明明也很享受我的體貼的,還經(jīng)常在朋友圈里秀我對她的好,她的閨蜜們也都很羨慕她。后來卻越來越嫌我管的太多,這一定是她變心了,可是我都那么貼身跟緊她了,怎么還給人留下可趁之機?”
“一 定是別人的錯!”這是我們在遇到挫折時,經(jīng)常產(chǎn)生的一個念頭。我們的潛意識不愿相信自己習慣的觀念與行為方式出現(xiàn)了問題,把“壞”和“錯誤”歸咎于他人, 從而逃避自責,延續(xù)固有行為方式,看起來比批判自我可要容易多了?!拔摇笔呛玫模钦_的,是無辜的,是“別人”在誤解“我”,在傷害“我”,所以不需要 剖析自己,只要把憤怒和仇恨投射到那個“別人”身上,問題似乎就解決了。
這就像是一個國家內(nèi)部矛盾重重,經(jīng)濟崩潰、政治混亂,即使沒有 外敵也難以維持下去,但統(tǒng)治者如果把滅國的責任歸因于鄰國的覬覦,似乎就能掩蓋掉自身的無能。許多人不知道如何好好經(jīng)營維護自己的感情,在親密關系內(nèi)部出 現(xiàn)警兆后也不予以重視,而是一廂情愿地認為一定是外面有第三者虎視眈眈——似乎這樣就能繼續(xù)維護自己內(nèi)心深處那個“純白的我”,讓自己心安理得。
可 是這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。不能正視問題的實質(zhì),以后類似的問題只會反復出現(xiàn)。就拿這個男孩的例子來說,如果將來他恰好遇到一個能夠理解他的情感表達模式的 戀人,那么情況可能會比較好,一個人負責給予,另一個人負責恰到好處地給出正向反饋來加強這種行為模式——前提是,他不會在漫長的給予中再次心理失衡。
話說回來,一開始,男孩的女友也是享受著這種模式的,但為什么幾個月之后又漸漸感到難受了呢?我想,那是因為在一段關系剛剛開始的時候,我們很少能夠直接看到對方,而往往看到的是投射在對方身上的,自己的心理需求。
就 像是有時候,兩個人可以滔滔不絕熱火朝天地聊上半天,但你仔細聽一聽,才發(fā)現(xiàn)他們根本是各說各話,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在闡述,并沒有形成有效對話(嗯,就 像許多“學術研討會”那樣)。戀情剛開始的時候,他覺得她美麗耀眼,活潑可體驗,能引起他關體驗照顧的欲望,而她覺得他沉穩(wěn)體貼,外表俊朗,簡直就是“暖男” 現(xiàn)實版。他的控制,冠以體驗的名義,是她無法抗拒的,甚至她也在一次次的正向反饋中,強化了他的這種行為模式。每一次對這種行為的正向反饋,其實是在加強他 對這種行為的信心,并讓他對下一次反饋的力度抱有更多的期待,可是,這畢竟不是她真正適應的模式,她給出的反饋,漸漸地已經(jīng)不能滿足他需要的強度,不能讓 他達到滿足了。于是總有一天,這種矛盾會*發(fā)出來,不見得是因為有外來的迷人因,建筑本身不堅固的話,也會倒掉的。
專家支招
“支配”是我們的一種深層需要,雖然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很多人沒有支配資源與他人的權力,但在內(nèi)心世界里,我們卻往往有一種“主宰著身邊環(huán)境/在親密關系中起到支配作用”的幻覺。有的心理學家稱之為“支配幻覺”,網(wǎng)上則稱之為“中二情結”。
假如支配幻覺不被打破,我們無法真正建立一段穩(wěn)固的親密關系。
要如何打破支配幻覺呢?
首 先,要清楚的認識到這種幻覺的存在。每個人心里都有固定的想法和模式,并且我們在維護這些想法模式的時候,有可能體驗出很多不可理喻的事。因為在我們的錯誤 認知里,想法和模式很多時候跟“自我”是等同的,改變和退讓意味著失去尊嚴,所以才會本能的防守。只有意識到這一點,意識到自己思維的頑固,才有可能一定 程度放下它。
其次,坦然接受幻覺被打破時的憤怒與恐懼。當對方不能以你需要的方式給予和回饋,你的需要就沒有被滿足。假如你在這之前非 常努力地付出了,這時就會產(chǎn)生憤怒。“我為你體驗了那么多,為什么你連這一點要求都無法滿足?”而這種憤怒的背后,隱藏的就是恐懼,對無法掌控的恐懼,以及 因無法掌控引起的對自我價值感喪失的恐懼。人最本能的感情只有兩種,體驗與恐懼,其它情感都是從這兩者中衍生。若要再說的深一些,恐懼其實也是源于體驗。我們 要允許幻覺被打破,并意識到這些不良的情緒都是源于對體驗的渴望。
最后,找到執(zhí)著的根源。執(zhí)著的根源就是形成需要的根結點。比如說文中的 男孩,他之所以通過掌控的方式滿足情感需求,這樣的模式肇因于童年時就是被這樣對待的,他在成長期間沒有學會其他的表達情感的方式。那么他的女友如果明白 了這一點,相信可以和他深入討論,并找到一種適合他們兩人的相處模式。
所以,當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感覺憤怒和恐懼,請靜下來,讓思緒流淌,到只有順著自己的思維找到根源,才有可能真正把自己從支配幻覺中解放出來,重新讓體驗占據(jù)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