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秋分,在介紹節(jié)氣養(yǎng)生之前,帶大家重溫一下二十四節(jié)氣歌:
二十四節(jié)氣歌
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。
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。
每月兩節(jié)不變更,最多相差一兩天。
上半年來六廿一,下半年是八廿三。
包含了立春、雨水、驚蟄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滿、芒種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處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共二十四個節(jié)氣。
二十四節(jié)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(guī)律,它不僅在農業(yè)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,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,甚至是文化觀念。它將天文、自然節(jié)律和民俗實現(xiàn)了巧妙的結合,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(jié)令文化。
9月23日,我們迎來了2022年的秋分節(jié)氣。
秋分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的第十六個節(jié)氣,秋季的第四個節(jié)氣。斗指酉,太陽達黃經180°為秋分。一般是從每年的9月22日前后開始,到10月7日前后結束。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晝夜等長?!洞呵锓甭丁り庩柍鋈肷舷缕分姓f: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?!鼻锓诌@天正好在秋季90天的中間,有著“平分秋色”的意思,所以叫“秋分”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將秋分分為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聲;二候蟄蟲坯戶;三候水始涸”。
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(fā)聲,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。第二候中的“坯”字是細土的意思,就是說由于天氣變冷,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,并且用細土將洞O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?!八己浴笔钦f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,由于天氣干燥,水氣蒸發(fā)快,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。
從秋分日一直到冬季,黑夜將變長,白晝將變短,氣溫也逐漸降低,因此民俗里也有“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好穿棉”,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的說法。
秋分這一天,正是陰陽*接,分割寒暑的日子。秋分到,意味著正式進入秋季,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秋天。南方的氣候由此時開始入秋,在這一節(jié)氣的清晨或傍晚,人們都能從風中感受到秋涼之意。
中醫(yī)所說的“秋燥”也從立秋的“溫燥”逐漸轉為“涼燥”,這就提示我們,在秋分節(jié)氣里要注意**衣,預防涼燥侵襲。
秋分養(yǎng)生
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里面說:“秋三月,此謂容平,天氣以急,地氣以明,早臥早起,與**俱興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,收斂神氣,使秋氣平,無外其志,使肺氣清,此秋氣之應,養(yǎng)收之道也。逆之則傷肺,冬為飧泄,奉藏者少?!?br />
中醫(yī)認為,人體的生命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。因此,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(yǎng)內守之陰氣,凡起居、飲食、精神、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“養(yǎng)收”這一原則。
起居養(yǎng)生,早睡早起
中醫(yī)認為春夏季節(jié)自然界的陽氣是向外向上發(fā)散疏泄的,故春夏養(yǎng)陽,而秋分節(jié)氣自然界的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景物蕭條,空氣干燥,自然界的陽氣是內收、斂藏的,故秋冬養(yǎng)陰。
秋三月要早睡早起,順應大自然秋季氣候的變化規(guī)律,以利于人體陽氣的斂藏,收藏越深越有利于來年春夏的生長。
另外,秋分后多以涼燥為主,晝夜溫差大,要注意適當**衣防寒保暖,但又不可過多過早的加衣服,古語云要“春捂秋凍”。
運動調攝,動靜結合
秋分過后,秋意漸濃,秋風陣陣,秋雨綿綿,但也多有秋高氣high之時,這就是開展運動鍛煉的好時機。登高、散步、慢跑、打球、游泳,或打太極拳、八段錦、五禽戲等養(yǎng)生氣功均可。
在開展“動功”鍛煉的同時,可配合“靜功”,如站樁、打坐、誦經等。動可強身、靜可養(yǎng)身,動靜結合可達身心康泰之效。
情志調養(yǎng),安神定志
秋季日照減少、氣溫漸降、花木凋零,一部分人容易產生憂郁傷感的情緒,即俗話說的“悲秋”,導致體內分泌紊亂,產生疾病。所以要培養(yǎng)樂觀情緒,保持神志安寧,心情舒暢。秋高氣high是外出秋游、登高的好季節(jié),這樣有助于舒緩情緒,開闊心胸,防止悲秋。
飲食養(yǎng)生,滋陰潤燥
“燥”是秋季的主氣,中醫(yī)有“燥令傷肺”之說。即是這個時節(jié)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。因此,秋季養(yǎng)生首先得養(yǎng)肺,潤燥之法可以多喝水,或根據個人體質的寒熱不同,適當進食甘潤、溫潤之品,以發(fā)揮滋陰潤燥、養(yǎng)陰生津的作用。
①養(yǎng)胃吃南瓜:秋分節(jié)氣過后,氣候漸涼,是胃病多發(fā)時節(jié),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。南瓜性溫味甘,入脾、胃二經,能補中益氣,是秋季暖胃護胃佳品。
②進補需有度:“春夏養(yǎng)陽、秋冬養(yǎng)陰”,秋分時節(jié)進補不可太過,要適量。忌無病進補,既增加開支,又害自身;忌慕名進補,過量濫用滋補品反而無益。
③飲食潤且酸:根據秋季“燥者潤之”和“少辛增酸”的原則,可適當多吃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蜂蜜、梨、甘蔗、柿子、香蕉、荸薺、橄欖、百合、銀耳、蘿卜、豆?jié){等。另外,酸甘化陰,還宜進食一些帶有酸味的食品,如葡萄、石榴、蘋果、芒果、楊桃、柚子、獼猴桃、檸檬、山楂等。
叩齒吞津,強腎滋陰
“叩齒吞津保健法”是傳統(tǒng)中醫(yī)重要的養(yǎng)生術之一。古人認為“腎主骨”、“齒為骨之余”,腎強則齒??;反之叩齒能強腎壯骨。古人將唾液稱為醴液、瓊漿、玉泉等,認為津液為腎中精氣所化,咽之能滋陰補虛降火。
具體步驟如下:
1、叩齒:心靜神凝,摒棄雜念,全身放松,O唇微閉,心神合一,閉目,然后使上下牙齒有節(jié)奏的互相叩擊,一般以36次為佳。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。
2、攪舌:叩擊結束,用舌在腔內貼著上下牙床、牙齦、牙面攪動,用力要柔和自然共攪動36次,可按摩齒齦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(huán),加速牙齦部的營養(yǎng)血供。
3、漱津:自覺有津液(唾液)產生時,不要咽下繼續(xù)攪動,等唾液漸漸增多后,O含唾液用兩腮作漱O動作36次。
4、吞津:漱津后,將津液分三次緩緩咽下,注意在吞咽時,意守丹田,好像把津液送到丹田一樣。
每日可練三次,能起到強腎健脾,滋陰補虛的作用。
穴位保健
肺與秋氣相通應,同時肺與大腸相表里。所以秋分穴位養(yǎng)生仍以“補養(yǎng)肺氣”為原則,推薦養(yǎng)生穴位:肺俞穴和大腸俞穴。
01肺俞穴
肺俞穴是肺臟之氣輸注背部之處,與肺臟內外相應,是治療肺臟疾病的重要腧穴,按摩肺俞穴有解表宣肺,清熱理氣,調肺和營,補勞清熱等作用。
定位:在背部,當第3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
操作作:每晚臨睡前端坐椅子上,兩膝自然分開,雙手放在大腿上,頭正目閉,全身放松。吸氣于胸中,兩手握成空心拳,輕敲背部肺俞穴數十下,同時用手掌在背部兩側由下至上輕拍,持續(xù)約10分鐘。
02大腸俞穴
大腸俞為手陽明大腸經經氣匯聚之處。大腸為“傳導之官”,能調節(jié)水液代謝。按壓該穴位能緩解腸道不適等癥狀,便秘的時候要重點按壓左側的穴位。
定位:在腰部,當第4腰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。
操作作方法:雙手上下擦揉兩側大腸俞穴,每次3~5分鐘,以局部自覺溫熱感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