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露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十五個節(jié)氣,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(jié)氣。暑天的悶熱由此基本結束,天氣轉涼,寒生露凝,秋意漸深。古人以四時配五行,秋屬金,金色白,以白形容秋露,故名“白露”。
白露習俗
01、收清露
我國民間在白露節(jié)氣有“收清露”的習俗,明朝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上記載:“秋露繁時,以盤收取,煎如飴,令人延年不饑?!薄鞍俨蓊^上秋露,未唏時收取,愈百病,止消渴,令人身輕不饑,肌肉悅澤?!薄鞍倩ㄉ下?,令人好顏色”。因此,收清露成為白露最特別的一種“儀式”。
02、祭禹王
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,太湖畔漁民稱為“水路之神”。每年正月初八、清明、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(jié),這里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。其中又以清明、白露春秋兩祭規(guī)模為最大,歷時一周。
03、吃龍眼
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“白露必吃龍眼”。民間的意思是,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。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、養(yǎng)血安神、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,還可以治療貧血、失眠、神經衰弱等多種疾病。
04、白露茶
民間有“春茶苦,夏茶澀,要喝茶,秋白露”的說法,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,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。
白露預防哪些疾病發(fā)生
防涼:呼吸道疾病
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涼的節(jié)氣,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,但夜晚仍會較涼,日夜溫差較大,若下雨氣溫下降更為明顯。如果這時穿得過于裸露,冷空氣會開心皮膚,人體因著涼而免疫力下降,無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,如發(fā)燒、咳嗽、支氣管炎等,嚴重者可能出現肺炎等問題。
因此,要注意早晚**加衣被,不能袒胸露背,睡臥不可貪涼,撤掉涼席,關上窗戶和空調,換上長衣長褲入睡,將薄棉被備在床頭,是十分必要的。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、慢性支氣管炎患者、哮喘病患者和關節(jié)炎患者、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,更要注意隨著氣溫的變化加減衣物。所謂“白露勿露身,早晚要叮嚀”正是說的這個道理。
秋燥:皮膚干燥
秋風降溫的同時,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干了,中醫(yī)把這種氣候特點稱為“秋燥”,由于肺主呼吸,外合皮毛,肺與大腸相表里,故當空氣中濕度下降時,肺、大腸與皮毛首當其沖受到影響,容易出現O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結、皮膚干裂等癥狀,嚴重者會出現由于干燥導致的鼻腔出血。因此,值此時節(jié),一定要滋陰潤肺,以防秋燥傷人。
日常飲食中,應增加對芝麻、蜂蜜、枇杷、西紅柿、百合、烏梅等柔潤食物的攝入,以益胃、養(yǎng)肺、生津。還應多喝水,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。
同時,推擦鼻梁也有助于養(yǎng)陰潤肺。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處,以順時鐘和逆時鐘方向*替揉動,由鼻尖向鼻根反復揉動,約20至30次。
濕邪:腸胃疾病
民諺“秋瓜壞肚”是指立秋以后繼續(xù)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(fā)胃腸道疾患。在夏季,人們?yōu)榱朔朗罱禍?,往往生食大量瓜果。“甜蜜”的瓜果易生食,從而阻礙脾胃的運動消化功能。
如果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,勢必更助濕邪,損傷脾陽,脾陽不振,則腹瀉、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(fā)生。因此,立秋之后應少食瓜類水果,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。
溫差:心腦血管疾病
秋季早晚溫差大。對于不穩(wěn)定型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急性事件來說,太冷太熱都是迷人發(fā)因素。因此,在季節(jié)更替之時,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。
季節(jié)更替時,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調整治療方案,這是因為,夏天吃的藥和秋冬吃的藥量和藥效都有所不同。夏天熱,血管擴張,可能劑量較小;而秋冬天氣轉冷,血管收縮,則需要增加劑量或根據病情換藥,要在醫(yī)生指導下更換,同時,注意休息,避免感冒迷人發(fā)急性心腦血管疾病。
秋季養(yǎng)心,還要做到力求其靜,控制情志活動,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,避免煩擾。若心情長期處于緊張狀態(tài),會導致神經興奮、血管收縮、血壓升高,使心理、生理進入惡性循環(huán)。